编号 | 时间 | 题目 | 讲者 | 单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08:30-08:45 |
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治疗策略 |
蒋晨曦 |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|
2 | 08:45-08:50 |
讨论 |
||
3 | 08:50-09:05 |
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房颤 |
杨刚 | 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 |
4 | 09:05-09:10 |
讨论 |
||
5 | 09:10-09:25 |
房颤的心外膜消融:理论及实践 |
于路 |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|
6 | 09:25-09:30 |
讨论 |
||
7 | 09:30-09:45 |
脉冲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|
林炜东 | 广东省人民医院 |
8 | 09:45-09:50 |
讨论 |
||
9 | 09:50-10:05 |
房颤的综合管理 |
黄俊 | 广东省人民医院 |
10 | 10:05-10:10 |
讨论 |
编号 | 时间 | 题目 | 讲者 | 单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10:10-10:25 |
肥厚性心肌病的导管消融治疗 |
李绍龙 |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 |
2 | 10:25-10:30 |
讨论 |
||
3 | 10:30-10:45 |
PJRT鉴别诊断 |
刘方舟 | 广东省人民医院 |
4 | 10:45-10:50 |
讨论 |
||
5 | 10:50-11:05 |
分支室早的心电生理特点及消融预后 |
陈红武 | 江苏省人民医院(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) |
6 | 11:05-11:10 |
讨论 |
||
7 | 11:10-11:25 |
国产三维标测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|
刘念 |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|
8 | 11:25-11:30 |
讨论 |
||
9 | 11:30-11:45 |
AI辅助体表心电图室早定位 |
张凤祥 | 江苏省人民医院(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) |
10 | 11:45-11:50 |
讨论 |
||
11 | 11:50-12:05 |
分支型室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|
刘强 |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|
12 | 12:05-12:10 |
讨论 |
编号 | 时间 | 题目 | 讲者 | 单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14:00-14:15 |
心源性晕厥的心电诊断要点和进展 |
刘文玲 |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|
2 | 14:15-14:20 |
讨论 |
||
3 | 14:20-14:35 |
长 QT 综合征个体化治疗进展 |
孙雅逊 |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|
4 | 14:35-14:40 |
讨论 |
||
5 | 14:40-14:55 |
高发心脏猝死心肌病的遗传学诊治进展 |
刘彤 |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|
6 | 14:55-15:00 |
讨论 |
||
7 | 15:00-15:15 |
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个体化治疗的分子 机制探索 |
刘念 |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|
8 | 15:15-15:20 |
讨论 |
||
9 | 15:20-15:35 |
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 |
尹晓盟 |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|
10 | 15:35-15:40 |
讨论 |
编号 | 时间 | 题目 | 讲者 | 单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15:50-16:05 |
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|
胡丹 |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|
2 | 16:05-16:10 |
讨论 |
||
3 | 16:10-16:25 |
病态窦房节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策略 |
汪道武 | 江苏省人民医院(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) |
4 | 16:25-16:30 |
讨论 |
||
5 | 16:30-16:45 |
心电图异常和心源性猝死风险 |
刘书旺 |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|
6 | 16:45-16:50 |
讨论 |
||
7 | 16:50-17:05 |
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在房颤中的应用 |
凃欣 | 华中科技大学 |
8 | 17:05-17:10 |
讨论 |
||
9 | 17:10-17:25 |
Brugada综合征心内电生理挑战 |
胡金柱 |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|
10 | 17:25-17:30 |
讨论 |